答案是std::chrono::steady_clock和high_resolution_clock适合高精度计时。它们提供类型安全、跨平台的时序测量,通过now()获取时间点,duration_cast转换单位,支持纳秒到秒的精度控制,推荐用于性能分析与函数耗时统计。
在c++中,chrono库是进行高精度时间测量的推荐方式,它位于标准库头文件<chrono>
和<Thread>
中,提供了一套类型安全、可读性强且跨平台的时间处理机制。对于性能分析、函数耗时统计等需要精确计时的场景,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或std::chrono::steady_clock是最常用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时钟类型
C++ chrono提供了多种时钟,用于不同精度和用途:
- std::chrono::system_clock:系统时间时钟,对应真实世界时间,可能受NTP调整或用户修改影响,不适合做持续计时。
- std::chrono::steady_clock:单调递增时钟,不受系统时间调整影响,适合测量间隔时间,通常具有高精度。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提供最高可用精度的时钟,底层通常基于steady_clock,是高精度计时的首选。
建议优先使用steady_clock或high_resolution_clock,避免system_clock因时间跳变导致异常。
基本用法:测量代码段执行时间
通过记录起始和结束时间点,计算差值得到耗时。以下是一个典型示例: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hrono> <p>int main() {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p><pre class='brush:php;toolbar:false;'>// 模拟耗时操作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 做一些工作 } 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auto duration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microseconds>(end - start); std::cout << "耗时: " << duration.count() << " 微秒n"; return 0;
}
关键点说明:
- now() 获取当前时间点。
- duration_cast 将时间间隔转换为指定单位(如微秒、毫秒、纳秒)。
- 支持的单位包括:
nanoseconds
、microseconds
、milliseconds
、seconds
等。
常用时间单位与精度控制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进行输出:
auto duration_ms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milliseconds>(end - start); auto duration_us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microseconds>(end - start); auto duration_ns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nanoseconds>(end - start);
若想获得浮点形式的毫秒值(保留小数),可这样写:
std::chrono::duration<double, std::milli> fp_ms = end - start; std::cout << "耗时: " << fp_ms.count() << " msn";
这种方式避免了整数截断,适合需要更高显示精度的场景。
基本上就这些。chrono库设计清晰,结合now、duration_cast和时间单位,就能实现稳定可靠的高精度计时,不复杂但容易忽略时钟类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