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对象属性分为数据属性和访问器属性;2. 数据属性包含实际值,具有value、writable、enumerable和configurable特性;3. 访问器属性通过get和set方法控制读写,不直接存储值;4. 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可定义两类属性的特性;5. 数据属性用于存储,访问器属性用于逻辑控制,提升对象安全性与灵活性。

javascript 中对象的属性可以分为两种:数据属性和访问器属性。它们在行为和配置上有明显区别,理解这两种属性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对象的行为。
数据属性
数据属性是包含一个实际值的属性。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对象属性就是数据属性。比如:
const obj = { name: 'Alice' };
这里的 name 就是一个数据属性。它有以下四个特性:
- value:属性的实际值,如 ‘Alice’
- writable:决定该属性的值是否可被修改
- enumerable:决定该属性是否出现在 for…in 循环中
- configurable:决定该属性是否可以被删除或修改其特性
可以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显式定义这些特性: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age', { value: 25, writable: true,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
访问器属性
访问器属性本身不存储值,而是通过 getter 和 setter 来读取或设置其他属性的值。它也有四个特性,但关注的是函数而非值:
- get:获取属性时调用的函数
- set:设置属性时调用的函数
- enumerable:是否可枚举
- configurable:是否可配置
示例:
const person = { firstName: 'John', lastName: 'Doe' }; Object.defineProperty(person, 'fullName', { get()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set(value) { [this.firstName, this.lastName] = value.split(' ');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
现在访问 person.fullName 会触发 get 方法,赋值则触发 set 方法。
基本上就这些。数据属性用于存储值,访问器属性用于拦截读写操作,实现逻辑控制。合理使用两者可以让对象更安全、更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