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就当前日益严峻的质押取款延迟问题发表评论,指出目前网络的退出等待时间已超过六周。
9月18日,他在X平台上发文表示,这种延迟并非系统漏洞,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设计机制,其作用类似于军队中的纪律约束。
Buterin指出,参与质押不应被视为一种可随意进出的操作,而是一种对网络安全的长期承诺。从这一角度看,退出过程中的延迟实际上构成了保护网络稳定的重要安全屏障。
“如果一支军队允许任何人随时自由离队,那它将无法维持组织性和战斗力,”他比喻道,并强调以太坊的安全性依赖于验证者不能立即终止其责任。
尽管如此,Buterin也坦承当前机制仍有改进空间。他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现有的退出队列设计就是最理想的,但如果贸然缩短处理时间,会导致那些不常在线的节点大幅削弱整个系统的可信度。”
他的观点与再质押协议EigenLayer创始人Sreeram Kannan高度一致。
Kannan在9月17日的一条推文中将漫长的解押周期称为“保守但必要的参数”,并认为这是保障以太坊安全的关键一环。
他解释称,较长的等待期能够有效应对极端风险场景,例如大量验证者协同作恶并在被罚没前集体撤出。
因此,Kannan明确警告:“解除质押绝不能实现即时完成。”
他还进一步指出,若将退出流程压缩至几天内,可能会破坏以太坊的安全模型,使网络暴露于严重攻击之下。相反,更长的观察窗口有助于发现并惩罚诸如双重签名等违规行为,确保恶意参与者无法轻易逃脱惩罚。
Kannan特别提到,这一机制还为临时离线的节点提供了恢复连接和同步正确链状态的机会。
他强调,如果没有这样的缓冲设计,多个竞争性分叉都可能声称自己是主链,导致重新上线的节点难以判断哪一条才是真正的合法链。
他总结道:“以太坊并未设置永久性的长期锁定期,而是采用动态调节机制:当少量质押请求退出时,可快速处理;但一旦出现大规模退出申请,队列便会自然累积,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持续数月。”
这一系列辩护言论发布之际,恰逢以太坊质押退出队列达到历史峰值。根据以太坊验证者队列的最新数据,当前平均解押等待时间已达43天,共有约248万枚ETH(价值约113亿美元)正处于提取排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