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通过锁机制控制并发,确保数据一致性。InnoDB支持表级锁、行级锁、意向锁及间隙锁等;可使用select … for UPDATE加排他锁,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加共享锁;配合REPEAtable READ等隔离级别防止脏读、幻读;需按序访问资源、缩短事务以避免死锁,索引优化减少锁升级,平衡一致性与性能。
在 MySQL 中控制并发访问,主要通过锁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在高并发场景下,合理使用锁可以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问题。MySQL 的锁机制依赖于存储引擎,InnoDB 是最常用的支持事务和行级锁的引擎。
1. 理解 MySQL 中的锁类型
MySQL 支持多种类型的锁,主要分为表级锁和行级锁:
- 表级锁(Table-level Locks):锁定整张表,开销小但并发性差。MyISAM 引擎使用这类锁,InnoDB 也支持,例如使用
LOCK TABLES
命令。 - 行级锁(Row-level Locks):只锁定特定行,支持高并发。InnoDB 的核心优势之一,通过索引项加锁实现。
- 意向锁(Intention Locks):表明事务打算在某行上加共享锁或排他锁。比如
IS
(意向共享)、IX
(意向排他),用于表级与行级锁的协调。 - 间隙锁(Gap Lock) 和 临键锁(Next-Key Lock):防止幻读,锁定索引记录之间的“间隙”或记录本身加间隙。
2. 使用显式锁控制并发
InnoDB 在事务中自动加锁,但也可以通过 SQL 显式控制:
- 共享锁(Shared Lock, S锁):用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加锁,允许其他事务读,但不能修改被锁行。 - 排他锁(Exclusive Lock, X锁):用
SELECT ... FOR UPDATE
加锁,阻止其他事务读取、修改该行(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
示例: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id = 100 FOR UPDATE; -- 此时其他事务无法对 id=100 的行执行 UPDATE 或 SELECT ... FOR UPDATE UPDATE orders SET status = 'shipped' WHERE id = 100; COMMIT;
3. 合理设置事务隔离级别
隔离级别影响锁的行为和并发控制效果:
- READ UNCOMMITTED:最低级别,可能读到未提交数据,基本不用。
- READ COMMITTED:只读已提交数据,语句级快照,不加间隙锁。
- REPEATABLE READ(InnoDB 默认):事务级快照,使用间隙锁防止幻读。
- SERIALIZABLE:最高隔离,所有查询自动加上共享锁,完全串行化执行。
设置方式: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SERIALIZABLE;
4. 避免死锁和性能问题
加锁不当可能导致死锁或性能下降:
- 按固定顺序访问表和行,减少死锁概率。
- 尽量缩短事务长度,尽快提交或回滚。
- 确保 WHERE 条件使用索引,否则可能升级为表锁。
- 监控死锁:启用
innodb_print_all_deadlocks
查看日志。
InnoDB 会自动检测死锁并回滚代价较小的事务,但仍需应用层做好重试逻辑。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锁的类型、正确使用 FOR UPDATE
和 LOCK IN SHARE MODE
,配合合适的隔离级别,就能有效控制 MySQL 中的并发问题。关键是在一致性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