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自定义异常与循环内错误处理实践

Python中自定义异常与循环内错误处理实践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Python程序中利用自定义异常来处理用户输入超出预期范围的情况。通过在一个循环内部嵌套try-except块,我们能够对每个输入值进行独立的范围校验,并优雅地捕获NumberTooSmall和NumberTooBig两种自定义异常。文章还演示了如何将处理结果(包括正常计算的立方值和异常标记)存储到字典中,并最终清晰地打印出所有输入及其对应的处理状态。

1. 引言:处理超出范围的用户输入

软件开发中,经常需要对用户输入进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程序的业务逻辑或数据约束。当输入值超出预设的有效范围时,抛出并捕获自定义异常是一种清晰且专业的错误处理机制。本教程将展示如何设计一个python程序,接收一系列整数输入,检查它们是否在特定范围内(例如,不小于3且不大于30),并将每个数字及其立方存储到字典中。对于超出范围的数字,我们将使用自定义异常进行标记,并确保所有输入都被处理,最终打印出完整的处理结果。

2. 定义自定义异常

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范围错误,我们定义两个继承自Exception的自定义异常类:NumberTooSmall和NumberTooBig。这些异常类可以携带额外的信息,例如导致异常的具体数值。

class NumberTooSmall(Exception):     """当数字小于3时抛出的自定义异常"""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super().__init__(f"数字 {num} 小于3")  class NumberTooBig(Exception):     """当数字大于30时抛出的自定义异常"""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super().__init__(f"数字 {num} 大于30")

在__init__方法中,我们存储了引发异常的数字,并调用了父类的构造函数,以便异常消息能够更具描述性。

3. 核心逻辑:循环内的异常处理与数据存储

程序的关键在于如何迭代处理每个输入,并在每个输入上独立地执行范围检查和异常处理。将try-except块放置在循环内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 接收并排序输入: 首先,程序接收五个整数输入,并将它们存储在一个列表中,然后进行排序。排序不是强制性的,但可以使输出更具可读性。
  2. 初始化字典: 创建一个空字典dic,用于存储数字及其立方,或者异常标记。
  3. 迭代处理: 遍历已排序的数字列表。
  4. try-except块: 在循环的每一次迭代中,使用try-except块来包裹数值验证和立方计算逻辑。
    • 条件判断:
      • 如果数字i小于3,则抛出NumberTooSmall异常。
      • 如果数字i大于30,则抛出NumberTooBig异常。
      • 如果数字在有效范围内(3到30之间,包括3和30),则计算其立方并将其作为键值对{i: i**3}存储到字典dic中。
    • 异常捕获:
      • 如果捕获到NumberTooSmall异常,则将当前数字i作为键,字符串’NumberTooSmall’作为值,存储到字典dic中。
      • 如果捕获到NumberTooBig异常,则将当前数字i作为键,字符串’NumberTooBig’作为值,存储到字典dic中。

这种处理方式确保了即使某个输入引发了异常,程序也能继续处理后续的输入,并且每个数字的处理结果(无论是正常值还是异常标记)都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4. 完整示例代码

下面是结合了上述所有概念的完整Python代码:

Python中自定义异常与循环内错误处理实践

XPack

全球首个开源的MCP交易平台

Python中自定义异常与循环内错误处理实践17

查看详情 Python中自定义异常与循环内错误处理实践

# 假设输入为:3, 7, 9, 22, 34 # 为了演示方便,这里直接赋值,实际应用中可通过 input() 获取 # n1, n2, n3, n4, n5 = int(input()), int(input()), int(input()), int(input()), int(input()) # 示例输入:1, 5, 10, 30, 50 All = sorted([1, 5, 10, 30, 50]) # 示例数据,可替换为用户输入  # 定义自定义异常类 class NumberTooSmall(Exception):     """当数字小于3时抛出的自定义异常"""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super().__init__(f"数字 {num} 小于3")  class NumberTooBig(Exception):     """当数字大于30时抛出的自定义异常"""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super().__init__(f"数字 {num} 大于30")  dic = {} # 初始化结果字典  # 遍历所有输入数字,并在循环内部处理异常 for i in All:     try:         if i < 3:             raise NumberTooSmall(i) # 抛出数字过小异常         elif i > 30:             raise NumberTooBig(i)   # 抛出数字过大异常         else:             dic[i] = i**3           # 数字在范围内,计算立方并存储     except NumberTooSmall as e:         dic[i] = 'NumberTooSmall'   # 捕获NumberTooSmall异常,记录到字典         # print(f"捕获到异常:{e}") # 可选:打印异常信息     except NumberTooBig as e:         dic[i] = 'NumberTooBig'     # 捕获NumberTooBig异常,记录到字典         # print(f"捕获到异常:{e}") # 可选:打印异常信息  # 打印字典内容 print("最终处理结果字典:") for key, value in dic.items():     print(f'{key} : {value}') 

5. 运行与输出解析

使用示例输入[1, 5, 10, 30, 50]运行上述代码,将得到以下输出:

最终处理结果字典: 1 : NumberTooSmall 5 : 125 10 : 1000 30 : 27000 50 : NumberTooBig

输出清晰地展示了每个输入数字的处理结果:

  • 1因为小于3被标记为NumberTooSmall。
  • 5, 10, 30都在有效范围内,其立方值被正确计算并存储。
  • 50因为大于30被标记为NumberTooBig。

这种输出格式既保留了原始输入数字作为键,又通过值明确指示了该数字的处理状态,无论是正常处理还是因异常而标记。

6. 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

  • try-except块的位置: 将try-except块放置在循环内部是处理序列中每个独立项的错误的关键。如果将其放在循环外部,一旦第一个异常发生,程序可能会中断或无法处理后续项。
  • 自定义异常的粒度: 根据业务需求,可以定义更细粒度的自定义异常,以提供更精确的错误信息。
  • 异常信息的存储: 在捕获异常时,选择如何将异常信息存储到结果字典中非常重要。本例中,使用字符串标记(如’NumberTooSmall’)是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它使得字典的键保持为原始数字,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 清晰的输出: 使用f-string(格式化字符串字面量)可以使打印输出更简洁、更易读。
  • 错误处理策略: 除了简单地标记异常,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错误处理策略,例如记录错误日志、跳过问题数据或请求用户重新输入。

通过掌握自定义异常和循环内异常处理的技巧,开发者可以构建出更加健壮、容错性更强的Python程序,有效应对各种用户输入和数据处理场景。

python ai 软件开发 python程序 键值对 Python String 父类 构造函数 try 字符串 循环 继承 数据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