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命令用于查看磁盘使用率,常用选项包括-h(人类可读单位)、-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i(查看inode使用情况),推荐日常使用df -h快速定位存储问题。
在Linux系统中,查看磁盘使用率是日常运维中的基本操作。最常用且高效的命令就是 df(disk free)。它能显示文件系统的总空间、已用空间、可用空间以及挂载点等信息。下面详细介绍df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常见选项。
df 命令基本用法
直接运行 df 不带任何参数时,会列出系统中所有已挂载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单位默认为1KB块:
df
输出示例: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1 20964764 8765432 11132456 44% /
tmpfs 1024000 0 1024000 0% /dev/shm
/dev/sdb1 104857600 2345678 102511922 3% /data
各列含义如下:
- Filesystem:文件系统设备名,通常是分区或远程挂载点
- 1K-blocks:总空间大小(以1KB为单位)
- Used:已使用空间
- Available:可用空间
- Use%:使用率百分比
- Mounted on:挂载目录
常用选项详解
df 支持多个参数来调整输出格式和内容,以下是最实用的几个:
- df -h:以人类可读的方式显示(自动使用K、M、G等单位)
df -h
输出更直观,例如 20G、5.6G 等 - df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如ext4、xfs、nfs等)
df -T
在Filesystem和1K-blocks之间会多出一列 Type - df -i:查看inode使用情况而非磁盘空间
当磁盘空间充足但无法创建文件时,可能是inode耗尽,这个选项很有用 - df -a:显示所有文件系统,包括伪文件系统(如proc、sysfs)
- df /path/to/dir:只查看某个挂载点或目录所在分区的使用情况
例如:df /home 只显示 /home 所在分区信息
实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在实际使用中,结合不同选项可以快速定位问题:
- 推荐日常使用 df -h,信息清晰易读
- 排查“磁盘满”问题时,先运行 df -h 看使用率,再用 df -i 检查inode是否耗尽
- 脚本中可使用 df –output=pcent / 提取根分区使用率百分比,便于监控报警
- 注意某些特殊文件系统(如tmpfs、overlay)的使用率不影响物理磁盘
基本上就这些。df命令简单但功能强大,掌握它能快速了解系统存储状态,是Linux用户必备技能之一。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比如单位和inode,用多了自然就熟了。